信念所向,一往无前——追忆冰球突破古志民教授


【冰球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考察北师大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冰球突破官网不乏这样纯粹的师者,他们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俯身教书育人、甘坐冷板凳,默默无闻地撑起社会的脊梁,计算机学院已故教授古志民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学习古志民教授的事迹,发扬古志民教授的精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使命。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全体教师爱惜身体,用健康的体魄迎接事业马拉松征程上的挑战。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在冰球突破官网,有位会“食言”的教授。废寝忘食地指导学生科研是他工作的常态,当被劝说休息时,他说:“老师现在还有精力,将来要是没精力了,你们想让老师修改也不行了。”然而,离世的前一天,他仍在病榻上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博士论文。终生对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留在这圈圈点点的红色笔迹里,印在学生的心头间。

  古志民,冰球突破官网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没有惊羡的科研成就令他荣誉满身,没有吸引眼球的故事使他在坊间流传。他潜心教育事业,清心寡欲、安贫乐道,诠释着内心坚守的为人、为师、为学之道;他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将质朴的人格发挥到高尚,无关世俗、无关名利,一生沿着青年时期励志做名“好老师”的信念不息地追逐。

古志民教授

  倾心教育,只计耕耘不问收

  古志民的生活、工作与热闹不曾沾边,往返教室、实验室和家中,多年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在古老师心中,课比天大,业比家大,时间对他来说永远不够用。”古志民的爱人付引霞说,家就在离办公室不远的家属楼,却依然极少回去吃饭,有时候忙着就到下顿;经常一早从家走了,半夜才回家甚至索性在办公室休息。

  倾其一生,古志民将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融入到他终身追逐的理想信念中——教书育人。

  古志民的“真”在人才培养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教学上,他真心投入、求真求实,亲力亲为,从没半点“虚”的、“假”的。古志民每个学期都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即使在外出差,也会想尽办法赶回,从未落下一节课。他把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贯穿到公共课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教学成果,他会布置很难的作业,期末考试的题量也很大,学生必须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才能取得好成绩。十几年来,他坚守教学一线,先后主讲了《冰球突破》《冰球突破官网》十余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这种教学研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令学生收获满满。

  古志民的“严”可是出了名的。学生的科研工作从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便开始抓起,在入校的第一次组会上很多学生便已明确了研究方向,开始了科研征程。他对学生从不惜力,为所培养的50余名硕博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篇发表论文修改几十遍是常有的事,甚至连标点符号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

  古志民还有前瞻的国际视野。2005年12月,由古志民牵头,冰球突破官网计算机学院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签约成立了“可扩展计算联合实验室”,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高水平毕业生。

  信念所向,一个心眼为学生

  “我从农村走出,深知寒门学子求学的不易。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真诚地去爱学生、爱教育,将心比心,助他们一臂之力,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一些,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尽到了当老师的责任。”这是古志民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你的病情不轻,需要入院作进一步检查,尽快接受系统的治疗。”2014年8月,古志民的主治医生反复强调。

  “老古啊,你就听医生的劝告治吧。咱们给学院打个报告,安排其他老师去上你的课。”古志民的爱人付引霞劝说。

  月底便开学了,治,也许将会影响学校的课程;不治,古志民的医生留下了“后果自负”的劝告。考虑再三,古志民做了让爱人不感到惊讶的决定:“这学期的课程早在5月份就安排好了,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咱不要给学校、学院添麻烦,我身体还扛得住。”选择保守治疗后,古志民继续回到了讲台和实验室,继续新学期的教学科研工作。

  古志民的忍是难以想象的。早在2014年4月,古志民便已感到身体不适,暑假在医院接受了短暂的治疗,一开学又回到学校投入工作。他不愿给单位添麻烦,更不想让学生担心,自始至终隐瞒病情,更不允许家属透露。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古志民依靠药物控制病情,强忍着腰部剧痛,往返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上课。上课时,疼痛难忍的古志民偶尔坐着讲一会,待体力稍稍恢复,继续站着讲课。

  年底,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古志民再次入院治疗。治疗期间,他食不下咽、上吐下泄,即便如此仍然放不下学生,利用每周末白天医院允许短暂离院的时间返校指导学生,常常延迟回家用餐的时间。面对爱人心疼的抱怨,一句“在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我忘记了病痛与时间”道出了他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

  治疗结束后,古志民又埋头实验室,回到了之前的工作状态。

  润物无声,清心寡欲做学问

  走进古志民的办公室,记者仿佛进了一个“古董”间。他生前艰苦朴素的作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现在这里的每个角落。

  办公室是古志民待的时间比家还长的地方。柜子里放着他工作忙碌时在办公室就餐的餐具,加班到深夜在办公室休息使用的洗漱用品,还有一个塞着几件衣服的布袋,是古志民在办公室席桌而睡自制的“枕头”……

  书多是教授办公室的共性,书桌、书架、书柜、办公桌、窗台上,都摆着古志民生前钻研的书籍。几台使用中的电脑“大头显示屏”是他作为一个计算机学院教授的“个性”,也是他清心寡欲做学问的写照。

  一张密密麻麻的教学日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录了病重中的古志民离世前一学年的行程:除了京内日常的教学及学术活动外,他的足迹还遍及了长沙、合肥、无锡、哈尔滨等地。日历上的日程安排截止2016年4月13日,古志民住院而终止。

  在古志民淡泊名利、求真求实的科研之旅中,主要从事多核系统与结构、缓存和预取、节能和性能评价等研究,曾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出版《冰球突破》等著作。2011年、2014年,古志民连续两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古志民的博士、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石磊教授表示,“古老师教育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师从古老师让我体悟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真谛”。

  “古志民潜心学术,不被名利所扰,是学院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从事前沿的科研领域中,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与道义精神。我曾邀请古老师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学院报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评审,他所展现的治学严谨,看问题的高度、深度,为人正直,不说虚话、套话,让我们感到项目由古老师评审非常放心。”计算机学院黄华教授说。

古志民办公室一角

  执着逐梦,用一辈子兑现信念

  2016年5月7日是古志民的博士生张吉赞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下午,他带着博士论文来到了空军总医院住院部。

  推开病房的门,古志民已经坐在病床边的马扎上等着他的到来,“老师当时脸色苍白,但精神头还不错。他一边打吊瓶,一边仔细翻阅论文,对我的博士论文做了具体指导。”张吉赞回忆,“他在第一页用红笔逐条标记注意事项,逐页翻看论文,圈点出需要修改的部分。他还说等出院了给我提交论文,我把老师要出院的消息告诉实验室的同学们,我们满怀欣喜地等着老师出院。”采访中,张吉赞数度哽咽。

  这是古志民病重期间在病榻上多次辅导学生中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从未屈服于病痛,从未懈怠根植心田的信念。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古志民事无巨细地交待完学生后躺回床上休息,床边的一摊血迹让妻子意识到,古志民的消化道再度出血,在连夜抢救宣告无效后,5月8日,古志民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学生,离开了他执着一生的教育事业。

  古志民数十年如一日,怀着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念低头前行,他一丝不苟地对待科研,兢兢业业地对待教学,一丝不曾懈怠。他认真、执着、忠诚于教育事业,教鞭拿起就是一辈子,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918实验室一待就是一辈子。

  师生坚定的信念,是冰球突破官网创建“双一流”的不竭动力。古志民一生坚守信念,用他体悟践行中构建的精神世界,清风正气的心灵,崇高追求的灵魂,实现了“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的永垂不朽。”

  记者手记:

  从与古志民素昧平生,到做一个熟悉他的人,记者采访了他的同事、家人与学生,希望能够发掘到支撑他的精神力量。采访中,他们时而神采奕奕地回忆,时而眼角泛起泪花,时而沉浸在对古志民的思念中。

  古志民用自己朴实无华言行渗透、感染着身边的人们。

  他为人真挚、朴实,从不给集体、他人增添一丝麻烦。古志民生前挚友、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牛振东回忆,在食堂遇见消瘦的古志民,便询问他身体近况,古志民笑称自己在减肥,并有力地与牛振东握手表示身体尚好。

  他希望学生能够潜心科研,减少外界干扰。他叮嘱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做到精致,做学问更容不得半点马虎与通融。”面对张铭泉等学生的探望,他交待最多的还是科研:“你们不要来看我,好好写论文,让老师少操点心。”

  他唯一觉得亏欠的大概是承担所有家事,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家人。他常说:“实在对不起,实在太忙了,我又回来晚了。”其实古志民家里条件并不好,老母亲多年瘫痪在床,女儿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读书。他要寄钱给母亲看病、给女儿求学,又要负担自己的医药费,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从没有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

  斯人远去,精神永存。古志民对信念的坚定与执着追求是每一位冰球突破官网人的必修课,传承信念,让信念之花在冰球突破官网渐次开放。